虛擬股海大屠殺 優生學式尋覓最強「炒股基因」

上期發現樣本分析方法難以用常規方法處理後,源馬決定嘗試用「演進演算法」(Evolution Algorithm)方式,提煉有用的技術指標,並將指標放回backtesting工具測試,結果這個處於測試「此路是否通行」的algo,在78個技術指標出10個較通用指標,而且回測結果仍可接受。 TL;DR:收市價、10日平均線都高於50日平均線;50日線正在上升。陰陽燭:頂部十字星牛熊形態;黃昏之星(熊);吊人(熊);身懷六甲牛熊形態;陷阱牛熊形態;射擊之星(熊);短蠟燭牛熊形態。 …

用Tesla升跌情境trade港視 贏All in長坐多3成

上期試過用bot按指標模擬交易,今期我們將再製作程式,找尋哪些指標值得參考。不過這裡只簡單檢視SMA線、RSI和MACD,程式本身已夾帶如陰陽燭組合等較多指標,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下載修改作比較。 TL;DR:程式的分析的方法仍是非常初步,採用的指標亦較少,但概括講,不同股票顯然有不同特質,同一種買賣操作模式,在A、B股票上效果可能很好,但放到C股票就普普通通;同時同一情景,在A股票是買入訊號,在B股票亦可以是賣出訊號,似乎難一概而論。 今期會用另一個analyzer.py程式,統計SMA線、RSI和MACD的各種組合出現後,股票隨後升跌的次數,篩選出一些組合再放到python …

Python炒股bot實測近20股票 一個指標較亂買賺多倍

傳統股票分析,一般分基本面及技術面,基本面專注企業營運狀態,最知名當然屬股神畢菲特畢老,揀選優質公司買入股票,然後長期持有。技術面則主要為「睇圖」,分析股票走勢,發掘買入賣出訊號。之前我們用到具人工智能學習功能的AI bot,今回我們改用另一個不具機器學習的bot作模擬交易backtesting,先非常粗略檢視技術分析是否有參考意義。 作為武林兩大宗之中的技術分析,自然發展出林林總總的招式,如RSI、各種平均線、MACD等等方式,泡製出各項買入賣出點,然而各種指標是否真的有作用?Backtesting可視為檢視策略的好起步。 …

一注到尾?逢高減?小注怡情?人工智能bot幫你搵策略

股海浮沉,揀股指標幾百個,但與其一直睇RSI、SMA、MACD、陰陽燭穿頭破腳……睇到頭都暈,然後實際落場損手爛腳,乖乖做被割的韭菜,何不先用現今進步的電腦,先分析股票性質?源馬就嘗試製作具AI強化學習機制的Python AI bot,再用多隻樣本股票,讓AI …